狀況 預防方法
要到海拔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或地區 在2000到2500公尺處待一個晚上,天再上升到3000公尺以上的目的地
一天內必須抵達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或地區 使用丹木斯等藥物,須由醫師開立
在高山或高地出現嘔吐、走路無法一直線等中度高山症症狀 立刻停止上升高度,同時評估往較低海拔移動的可行性。
在高山或高地出現意識昏迷等嚴重腦水腫的高山症 往較低海拔移、給予氧氣、使用加壓袋增加壓力。
資料來源/台北榮總急診部主治醫師高偉峰

 


台北榮總急診部主治醫師高偉峰表示,高山症可以預防,但國人經常把高山症誤為普通感冒,沒有正確處理,有時因而引發致命危機。

高偉峰表示,教育部等單位,應該透過演講、手冊的發放等方式讓學生認識高山症,或者協助大學登山社團開辦此種課程與訓練。

高偉峰表示,高山症是因為人類到了海拔較高地區,大氣壓力降低、氧氣稀薄,出現頭痛、頭暈、咳嗽、嘔吐等症狀,由於症狀與感冒類似,兩年前一名大學生在兩千六百公尺的山區出現高山肺水腫症狀時,誤以為是感冒,連吃八包感冒藥無法痊癒,引發高山腦水腫。

高偉峰指出,以這次高山症昏迷的中正大學學生來說,昏迷超過一天,就可能死亡,因此一定要想辦法把人送下山來,降低海拔高度。

國人常誤以為要到三千公尺以上高山才會發生高山症。高偉峰說,高山症其實很普遍,他曾經在合歡山支援四年的雪季醫療,到醫療站就醫的民眾,有一半都是高山症,國際醫學期刊「胸腔」登載的研究指出,有五十二人在海拔一千四百公尺到兩千四百公尺高度活動,就出現高山肺水腫,另外一個國外研究也發現,海拔兩千七百五十公尺有人發生致命的高山腦水腫。

高偉峰建議,緩慢上升與必要時下降高度可以預防高山症,到高山登山健行的民眾,若出現頭痛、頭暈、噁心嘔吐、虛弱、失眠等其中一種症狀,就有可能是急性高山症,千萬不可輕忽,應該要暫停往上爬,考慮往較低海拔處移動。